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古诗词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多年来,我市还对武都区张坝古村落、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文县哈南寨等一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这是我市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探索从“到此一游”到深度文化体验的成功典范。
(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事业兴。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断厚植文化底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市博物馆完成了基本陈列布展和消防安防工程,历史性实现了对社会的免费开放;
宕昌县哈达铺19处红军长征旧址得到维修,有力推进了打造全省革命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工作;
两当县杨店古街7处濒危院落完成修缮,有效带动了古村的整体保护和利用;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作为全省唯一一个项目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今年初,国家文物局发布5项第一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秦帝国时期大型建筑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榜上有名,近期,省政府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市有18处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入选,名列全省前茅。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6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908处。
一处处旧址讲述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文物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近年来,我市革命文物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革命文物保护局面日益向好。目前全市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0处,其中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当兵变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共有可移动革命文物1528件(套)。全市有各类革命纪念馆9个,实现九县区全覆盖。
代代传承,生生不息。陇南市非遗保护和传承成效同样显著,目前列入县(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有867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43个、市级267个,成功申报市级以上传承人279名。
此外,建成了包括市非遗中心在内的,集收藏、研究、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展场所,非遗系统性保护传承体系已经形成,而且正在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促进可持续发展。
如今,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弘扬与创新,让陇南大地处处绽放文明之花。
城镇里,一幅幅文明标语映入眼帘,环境优美、民富业兴,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美满的表情;乡村中,一条条文化长廊扮美家园,村容整洁、民风淳朴,家家户户传递着新时代的文明气息。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近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方向既定,乘势而上。我市将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盘点文化“家底”,提炼人文气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赋予陇南山水文化之魂和“智慧”之光,让城市更美好、让乡村更兴旺,让人们更加便利地拥抱和享受“诗和远方”。
上一篇: 做强做优做大文旅产业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