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古诗词网
经过数百次的实验,历经多年打磨,80后辽瓷传承人孙天舒破解了断档300年的辽瓷技艺“密码”,烧制出的瓷器从色彩、密度、手感、音感上,均能媲美出土文物辽瓷凤首瓶和皮囊壶等器物。
辽瓷是辽代陶瓷的简称,以辽、吉、黑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出土物为主,距今有1200年的历史,是在传承唐朝传统技术、吸收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区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的陶瓷艺术,纹饰质朴,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游牧民族特点。
孙天舒对陶瓷有着天然的敏感,无论是老家素朴的陶瓷摆件,还是博物馆展出的各式瓷器,她总能饶有兴趣地研究半天。在大学期间,她就常去旁听一些关于陶瓷方面的课,她常思考:“在家乡的这片土地,曾经有过怎样灿烂的陶瓷文明?它与南方窑系有什么不同?我们该怎样传承?”
但辽瓷制作技艺断档了近300年,相关研究资料寥寥,在不知配料、技法无解的情况,恢复辽瓷技艺困难重重。破译辽瓷“密码”成了孙天舒的梦想,为此,她考取了沈阳理工大学陶瓷专业研究生。她知道,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全国各地各类陶瓷的制作方法,才有可能是破译辽瓷“密码”的最佳捷径。要将辽瓷发扬光大做成产业,也必须了解好全国陶瓷产业的市场状况和技术状况。毕业后,孙天舒用两年时间来考察和学艺。从南方窑口学习归来的孙天舒在著名陶艺大师关宝琮的支持下,开始了辽瓷古老工艺的探查和研究。
辽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造型多变,从泥料、配比到工艺、技法,都是难题。孙天舒平均两天烧制一炉瓷器,每一炉都要进行复杂的70多道工序制作。
一开始,烧制出的每一炉瓷器都与出土的辽瓷相去甚远。她只能在高强度的劳动中靠自己摸索,一度一度改善火候温度、一点一点调制材料配比。为了将瓶体圆身变为辽瓷特有的扁身,孙天舒就尝试了不下百次。
辽宁的冬日寒气刺骨,车间的供暖设施尚不完善,孙天舒的双手每日与冰凉的泥水为伴,渐渐生出了冻疮。密密麻麻的小口子分不清是脓水还是血水,到了晚上,冻疮经常又疼又痒。“有时觉得很艰难,也想过放弃,但第二天眼睛一睁,还是想着有一道工序可以再改进。就这样挺了过来。”她用一次次砸碎失败实验品的敲击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季节。
经过数百次的实验,孙天舒终于烧制出了从色彩、密度、手感、音感均能媲美出土文物的辽瓷器物,辽瓷技艺“密码”被孙天舒解开,2017年,她被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认定为辽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更好地传承、推广辽瓷文化,孙天舒创办了龙呈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成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同时被评为非遗传习基地。产业园不断发展扩大,研发了辽瓷创新产品200余款,包括日用瓷、艺术瓷、文创用瓷三种类型,拥有知识产权102项,专利19项。同时建立了辽瓷展馆,还开发了研学产品和景区功能,等等。
在孙天舒看来,辽瓷的产品研发创新和教育普及是最重要的两件事。为此,她与沈阳多个学校签约,通过开设陶瓷课让辽瓷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了解到这片土地所孕育的文化。她还通过青创联盟组织联系到有需要的创业者,先后为农村青年开办了50余次制瓷培训班,为600多名农村青年提供了创业和就业岗位。对有创业愿望的特困户,产业园还免费提供场地、设备及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上一篇: 体教融合,让学子扬威奥运赛场
下一篇: 网文IP改编国风剧升温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