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看《八大锤》里的英姿少年“陆文龙”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文汇报

结束《八大锤》的过排,上海京剧院青年武生演员赵宏运的神态轻松。在正式学习《八大锤》之前,他对这出戏的印象是“很难、对基本功要求高。”现在,这已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几年前,京剧“盖派”艺术创始人盖叫天的嫡孙张善麟首次手把手传授《八大锤》,学生就是赵宏运。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日前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赵宏运在决赛阶段亮出了《八大锤》中的11分钟精华片段。恰到好处的演唱和精彩利落的开打,让他跻身“青京会”20名“**表演演员”之一。即将到来的元宵节,赵宏运将在天蟾逸夫舞台再度化身英姿少年“陆文龙”,与戏迷见面。一折戏时长刚过一小时,却能看到演员20年如一日的苦练,亦能洞见武生行当的传承与接力。

王爷与少年之间,气度如何把握

形容对《八大锤》的钟情,赵宏运笑称是“看对眼”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情愫,让我能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小孩的那份天性。”与此同时,他瘦削的脸型和身材也与“陆文龙”相当适配。想起武生,观众的印象大多是威武雄壮的青壮年形象,一身高强武艺、自带豪迈气场。《八大锤》里的“陆文龙”却与众不同,作为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之子,陆文龙年仅16岁,兼具孩童稚气与王爷风范。如何在人物两种气质之间准确地游走和切换,成了赵宏运在台上把握的重点。

头场里的一段文场戏,“陆文龙”一身蟒袍出现,按照惯例,演员大多正正规规迈出两步,完成亮相。赵宏运的表演却不止于此,他为“陆文龙”增添了微微侧头的小动作,角色年少可爱的特点一下子展现了出来。“整出戏里充满着类似的设计和考量,不能太收也不能太过,这是比武戏更难的地方。”他对记者说道。100分的气度,多少分给王爷,多少分给少年,赵宏运仍在揣摩其中的比例,“每一次表演,都在不断地调整。”他在唱法上也进行加工,声音稍细,加入小生的韵味,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

和自己“较劲”,身上心里都有戏

“《八大锤》这出戏,早就有的,最初是娃娃生的戏,不但唱工是娃娃生的腔,一切的身段也都是娃娃生的姿式。”戏曲理论大师齐如山在《京剧谈往录》里这样谈及《八大锤》的来由。《八大锤》起初名叫《戏铜桥》,由于“小生鼻祖”徐小香对原作进行了改动,让剧中的将官都各用一对大锤,因而得名。在“武生泰斗”杨小楼出演该戏后,《八大锤》便渐渐不再是文小生的专属,如今多由武生和武小生应工。

虽然业内对《八大锤》有着“武戏文唱”的评价,但依然无法忽视,这是一出极其考验演员功底的武生重头戏,四将对打、令人眼花缭乱的枪花以及腿功都是“双枪陆文龙”的看点。因为戏中技巧众多,《八大锤》也成为许多武生打基础的一折戏。

赵宏运12岁进入上海戏校学戏,学校里的许多习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练功就像吃饭一样日常”。他自认是一个“踏实、本本分分”的演员,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他会和自己较劲。《八大锤》里,有一段把脚掰过头顶,单腿下蹲的“三起三落”展示。为了舞台上的万无一失,赵宏运练习时给自己加码,升级为“七起七落”,“这就是技巧,只要下功夫就可以拿得住。”

练功房里的每一滴汗水和舞台上的每一次出手,都在为日后更圆满的亮相积累着底气。去年,赵宏运在上海京剧院的《奇袭白虎团》中出演主角“严伟才”,剧中大段的唱腔曾让他一时犯了怵,但现在回头看,他感慨自己文戏的进步是巨大的,“现在我碰到《八大锤》里的唱段,更松弛也更有自信,这样状态下的呈现自然是更好的。”

年龄是武生演员无法回避的问题,赵宏运却坦然得令人意外,主动跟记者说起这一话题:“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素质往下走是确凿无疑的。我现在更多地会思考,等我40岁时,我得靠什么留住观众。”这几年,他有意识地用更多心力来琢磨戏,不仅用身体托住戏,也用脑中的思考和理解找对戏路,“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我觉得挺好。”

作者:王筱丽

文:王筱丽图:上海京剧院供图编辑:许旸责任编辑:李婷

 




上一篇戏曲元宵,央视呈现“水韵江苏、梅香泰州”

下一篇《醉梨园》|戏不醉人人自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