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美育课、拓展艺术普及形式,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走出围墙 艺术共享(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古诗词网

  原标题:广泛开展美育课、拓展艺术普及形式,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走出围墙 艺术共享(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广泛开展美育课、拓展艺术普及形式,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走出围墙 艺术共享(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川美美术馆外景。  图片为川美美术馆提供

广泛开展美育课、拓展艺术普及形式,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走出围墙 艺术共享(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学生在参加川美美术馆举办的研学活动。  图片为川美美术馆提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强调“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座谈会提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美术馆建、藏、管、用水平。

  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今起,本版推出一组策划,关注近年来各级各类美术馆在典藏活化利用、开展公共教育、树立特色风格、推动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探讨美术馆高质量发展之道。

  ——编 者

  

  夜幕降临,位于重庆高新区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川美美术馆”)门前,一场时装秀表演拉开帷幕。这是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们带来的毕业演出。每年毕业季,四川美术学院都会在川美美术馆为附近居民献上系列精彩展演。

  依托四川美术学院教学教研的优质资源,兼具公共美术馆和高校美术馆特色的川美美术馆,成为普及文化艺术教育、提供高品质公众文化艺术服务的重要场所。2022年,川美美术馆共开展56场公共教育活动,线上线下服务200余万人次。

  美育公开课

  打开艺术大门

  “住在嘉陵江畔,观察重庆人民的生活,徐悲鸿创作了《巴人汲水图》。大家看这幅作品,一级级台阶串联起舀水、让路、登高的汲水场景……”

  直播间里,一堂线上美育公开课吸引十几万人在线观看。川美美术馆馆长、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何桂彦娓娓道来,讲述“星汉灿烂:中国现代美术在重庆(1937—1949)”系列展览。讲解开始前,何桂彦详细梳理了展览中的作品,“我们要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解艺术作品,吸引更多人走进美术馆。”

  “原来重庆还有这么丰富的艺术历史”“当时张大千创作的地方就在我家附近”……直播间内,网友与主讲人不断互动,何桂彦为网友们提供了“重庆艺术地图”,寻觅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直播结束后没多久,何桂彦接到了一通电话:“何教授,上次您直播讲到的林风眠在重庆的创作地点,我找到了!”

  如今,越来越多市民走进川美美术馆,走进直播间,聆听艺术家们带来的美育课。依托开放的川美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师有了更多和普通市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前不久,“文明的尺度——中国与意大利当代艺术展”开展,借此机会,川美美术馆举行了美育公开课。授课的不仅有四川美术学院的专家,还有来自北京和意大利的知名策展人。现场,川美美术馆还特地为观众提供了同声传译。

  “面对不同人群,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期待以这样的方式,让艺术融入人们的生活。”何桂彦说。

  夜游美术馆

  艺术融入街区

  和往年不同,今年的“美术馆之夜”搬到了街区里。

  自2021年首次举办以来,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川美美术馆策划并承办的“美术馆之夜”系列活动,已成为四川美术学院“开放的六月”毕业季的重要艺术活动。

  四川美术学院以往的毕业灯光秀和时装秀,都在川美美术馆中庭举办,今年,为了更为广泛地向公众普及艺术,川美美术馆联合重庆高新区、重庆市文旅委,将秀场设在熙街。川美美术馆在设计观看座位时,还特意让嘉宾和观众交错就座,方便沟通交流。

  考虑到许多市民白天上班,无暇欣赏艺术作品,川美美术馆延长开放时间,为市民提供更弹性的看展选择。

  晚上的川美美术馆,有什么看头?

  “我的创作理念来自服装,我将服装、建筑以及未来生活方式相结合,同时,将新型面料和传统编织技法结合在一起。”

  “如何传承文化遗产,让优秀传统文化历久不衰?我以石刻造像群作为主体创作对象,结合当下旅游业发展,创作了这幅作品。”

  …………

  在艺术作品前,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们介绍着自己的创作故事和理念。观众们和创作者面对面沟通,共同分享对艺术的感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一朵云”上教与学(大数据观察)

下一篇道中华丨霍巍:考古实证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上)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