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将京剧带向世界,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停演八年30/64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1930年2月,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场馆内,演出了一场《霸王别姬》。他演绎的虞姬形象,体态端庄,步履轻盈,动作优雅,吸引了所有在场观众的称赞。

演出结束之后,馆内的全体观众纷纷起立,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肯离去。

观众所不知道的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这位女性角色,竟然是一位出自中国的堂堂男子汉扮演的,并且将女性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妖媚多姿。

梅兰芳的演艺生涯当中,一共扮演过180多个女性角色,他始终都在打造符合观众需求的京剧艺术。而且,他还博取百家之所长,浓缩京剧之精华,使京剧登上更大的舞台,把国粹带出国门,迈向世界

梅兰芳在美国演出

拜师吴菱仙,首次登上表演舞台

梅兰芳于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时期的一代名旦,伯父梅雨田也是一位**的琴师,父亲梅竹芬更是擅长京剧中的青衣角色。

1898年,年仅二十六岁的梅竹芬不幸患上当时流行的瘟疫,几天后就离开了人世,此时的梅兰芳只有四岁。

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梅兰芳七岁那一年,伯父梅雨田让他跟随朱小霞学习基础的戏剧。

或许是梅兰芳没有学戏的天赋,无论朱小霞怎样耐心指导,他就是没有任何进步。

终于有一天,朱小霞再也忍无可忍,对梅兰芳说:“祖师爷不赏饭啊,你还是跟随别人学戏去吧,我教不了你!

尽管梅兰芳被认为没有学戏的天赋,但他的父亲梅竹芬英年早逝,伯父梅雨田膝下也没有儿子。因此,他就成为了京剧世家**的传人,任凭外界怎样质疑,他依然在努力肩负着延续家族戏曲的重任。

梅兰芳

但是,正处于学戏黄金时期的梅兰芳,却先后被好几位老师拒之门外。

就在梅雨田感到犯愁的时候,有一位名叫吴菱仙的京剧大家主动登上门来,愿意接收梅兰芳为徒。

吴菱仙是清末时期**的京剧青衣,徒弟众多,他之所以能够主动接收梅兰芳为徒,并不是看好梅兰芳的学戏天赋,而是他曾经受到梅兰芳的爷爷梅巧玲的救助,想要用这种方式报恩。

面对学戏天赋一般的梅兰芳,吴菱仙非常有耐心,教他认真练习基本功。

在那段时间里,梅兰芳每天早上五点准时起床,首先跟随吴菱仙来到北京前门的城墙下练习嗓子,然后回到家里训练身段,到了晚上还要朗读戏文。

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梅兰芳几乎一整天都在练习唱戏。

梅兰芳

而梅兰芳的那双近视眼睛,不仅影响到了他学戏,还曾经被一位戏曲名家评价为“呆滞的死鱼眼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幸运的是,吴菱仙还是一位的开明的启蒙师傅,他深知孩子贪玩的天性,因此从来不打骂学生,而是采取精心引导的方式,来说服教育自己的学生。

梅兰芳在后来这样回忆说:“有时候我疲倦了,嘴里哼着小曲,眼睛却不听指挥,慢慢闭拢想要打盹儿。吴菱仙老师总是轻轻地推我一下,我立刻如梦方醒,挣扎精神,继续练习。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梅兰芳曾经付出的努力,也为他在表演舞台上的绽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4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吴菱仙带着刚刚年满十岁的梅兰芳,登上了北京广和楼戏园的舞台,这也是梅兰芳**次踏上表演舞台。

吴菱仙(右)

吴菱仙跟戏班的负责人商量,让梅兰芳客串表演灯彩戏《鹊桥密室》当中的织女。

据说,梅兰芳当时的身高比较矮小,还是被吴菱仙抱着登上鹊桥舞台的。

关于**次登上舞台的心情,梅兰芳后来回忆说:“我站在舞台上面,一边唱着戏文,心里感到非常兴奋!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由于梅兰芳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才换来了上台表演的机会。有了**次登台表演的经历,梅兰芳对京剧表演更加热爱,对京剧表演的认知度也有了很大提升。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吴菱仙又为梅兰芳安排了几次演出,他的唱腔和身姿大有长进,在旦角的演绎之路上渐渐变得愈发成熟。

梅兰芳

受邀上海演出,火遍大江南北

1907年,随着梅兰芳的唱功愈加熟练,14岁的他进入当时北京城里最**的“喜连成”戏班,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刚开始的时候,梅兰芳全心学习京剧旦角中的青衣,大多都是演绎年轻的女性角色,也是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唱功。

在吴菱仙的悉心安排之下,梅兰芳又跟随京剧的其他老师学习花旦、武生、昆曲等等,目的是让他汲取百家之所长,从中领悟各门艺术的奥妙,使他的基本功变得更加扎实。

为了让自己的技术更加精湛,梅兰芳逐渐在生活当中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

例如,一个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坐在椅子上、如何手握毛笔才能写出一手好字,等等细节,梅兰芳都会认真的琢磨一番。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亲身实践,这位曾经被认为“没有学戏天赋”的少年,慢慢展露出了令人惊艳的一面。

就连“喜连成”戏班的创始人牛子厚都预言说:“这个少年日后必能成大器”。“梅兰芳”这个艺名,就是牛子厚取的,从此伴随了梅兰芳一生的演艺生涯。

1911年,爆发了改变中国历史的辛亥革命,也就是在这一年,梅兰芳凭借一曲京剧表演《玉堂春》,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从而成为了北京城里家喻户晓的京剧演员。

此时的梅兰芳虽然只有17岁,就已经跻身于京剧名角的行列

梅兰芳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进步,传统的京剧艺术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民国时期的戏院

自从晚清时期以来,社会上就开始流行一种习俗,那就是“男人和女人不能同台演出,不能同场看戏”。而到了辛亥革命以后,逐渐废除了关于戏曲演出的各种禁令,社会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初,人们在欣赏京剧的时候,更多的只是听戏,后来才渐渐演变成为了看戏。民国初年,戏院里面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女性观众,拥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力。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视角,去享受戏剧演员的演绎,尤其是对旦角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梅兰芳恰好赶上了时代的潮流,他在角色演绎方面,与新时期的审美思潮不谋而合,真正属于他的时代也即将来临。

当时的戏剧界,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到上海不成角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身为一名演员,只有来到上海的舞台上,并得到观众的认可,才算是真正的演员。

1913年10月,在上海**的丹桂大戏院的真诚邀请下,梅兰芳来到上海演出

不仅如此,丹桂大戏院还专门花了大价钱,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梅兰芳演出的消息,连续刊登了好几天,大量的观众闻讯前来观看。

在上海演出的这段时间里,梅兰芳受到了**剧作家齐如山的指导,他对梅兰芳说:“在京剧表演中,不要拘泥于形式,要注入充沛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内心情感。

根据齐如山的提示,在丹桂大戏院演出京剧《穆柯寨》的时候,梅兰芳扮演的穆桂英角色,他一改往日只顾纯唱戏文的形象,在中间增加了武戏,从而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凭借京剧《穆柯寨》的精彩演绎,梅兰芳在上海一夜走红,还赢得了“环球**青衣”的美誉。

梅兰芳纪念馆

从此之后,上海的观众逐渐迷恋上了梅兰芳,让他真正成为了红遍大江南北的京剧演员。

返回到北京以后,梅兰芳的心里突然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

他认为,舞台上演唱的京剧,都是根据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改编,距离现实生活比较遥远。若是能够根据现代生活进行改编,会让观众看起来更加亲切,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效。

很快,梅兰芳出演了中国历史上**部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成为了他创编新戏的开端。

除此之外,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梅兰芳又先后出演了几部以妇女为题材的京剧,都是反映女性婚姻不自由的新戏,其中以《邓霞姑》和《一缕麻》的反响**。

一时间,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身穿现代戏装的演员,现代京剧开始盛行起来。

梅兰芳剧照

将京剧艺术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1918年,时任日本帝国剧场董事长大仓喜八郎来到北京旅游,当他看到梅兰芳出演的《天女散花》,对其大加赞赏,还邀请梅兰芳远赴日本进行演出。

梅兰芳认为,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比较接近,可以借助这次赴日演出的机会,来了解一下日本的歌舞和戏曲。

第二年的四月下旬,梅兰芳和同事们正式踏上远赴日本的轮船,打开了中国戏剧走向世界的**步。

梅兰芳先后来到日本的东京、大阪和神户,演出了《天女散花》《御碑亭》等戏剧,获得了日本观众的一致好评。

甚至还有日本媒体,在报刊上这样发表评论说:

“梅兰芳表演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他扮演的天女踏上飘渺的云路时的舞姿,真是举世无双!”

梅兰芳《霸王别姬》

1922年2月,梅兰芳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小楼合作,演出了一场流传至今的《霸王别姬》。他用精湛的表演艺术,在赢得东方世界赞誉的同时,也吸引了西方世界的青睐。

不久之后,梅兰芳就收到了来自美国的邀请函。

为了把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让西方人民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梅兰芳决定前往美国进行演出。

然而,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同事们都在劝说梅兰芳,不要去美国演出。但他决心已定,对大家说:“这是一场冒险的演出,但我必须去冒险!”

为了方便外国的观众更好了解中国京剧,梅兰芳和同事们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把演出需要用到的服饰、道具、乐器等等,全部在纸上画了出来,然后配上中文、英文和德文,还把京剧的曲谱翻译成了五线谱。

1930年1月,梅兰芳和同事们共有二十多人,从上海出发,乘坐一艘“加拿大皇后号”轮船奔赴美国。

梅兰芳在美国演出

虽然一切准备就绪,但对于这次美国之行,梅兰芳依然是忧心忡忡。因为他也不知道,把京剧带入一个与中国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美国,究竟是否会受欢迎!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了美国,无论美国观众能否领会京剧的魅力,只管拿出自己**的演出状态,展示给美国观众即可。

梅兰芳正是抱着这种敢闯、敢拼的冒险精神,才把中国的京剧艺术带出了国门,走向世界各地。

连梅兰芳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表演的**个剧目《汾河湾》刚一结束,就赢得了美国观众的极大反响,场馆内的观众集体站起身来,为舞台上的精彩演绎鼓掌喝彩!

当梅兰芳卸下妆扮,走到前台向大家表示感谢的时候,观众这时才知道,原来在舞台上的那个女子打扮的演员,竟然是一位玉树临风的男子。

得知这个消息,时任美国总统胡佛亲自写信给梅兰芳,祝贺他演出成功,希望他下次再来华盛顿进行演出。

在美国的长达半年时间里,梅兰芳先后辗转至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梅兰芳凭借着京剧艺术的魅力,以及个人精湛的演技,不仅征服了美国观众,还赢得了美国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一位来自美国的艺术评论家,看了梅兰芳的演出之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这对孪生子从未见过面,但现在他们相遇了。这一情况体现在了梅兰芳的身上,梅兰芳在舞台上出现三分钟,你就会承认,他是你所见到的一位最杰出的演员。”

除此之外,梅兰芳在美国的精彩演出,也受到了美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洛杉矶波摩拿学院和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他名誉博士的学位。

梅兰芳是****位把京剧艺术带向世界的人,此次美国之行,既沟通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又让中国文化得到了世界的尊重。

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

从美国回到北京以后,梅兰芳继续担起弘扬中国戏曲文化的重任,全身心投入到戏剧创作和演出当中,以便于将更多的精彩演出呈现给观众。

一次偶然的机会,梅兰芳了解到,许多身在北京的外国人都不愿意去市井茶馆里面看戏。由于中外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一些外国人认为,在市井茶馆里看戏,这种行为有失身份。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梅兰芳不惜自己掏钱,在自家的院子里搭建起了戏剧舞台,还邀请外国友人来到家里,免费观看京剧表演。

那段时间里,梅兰芳的家里接待过印度文学家泰戈尔、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英国史学家威廉·罗素、英国剧作家萨默塞特·毛姆等各国的知名人士,成为了中外艺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

相传,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每当有外国宾客来到北京,他们必须会游览三个地方:长城颐和园到梅兰芳家里看京剧

梅兰芳(中间)

一时间,梅兰芳在日常生活中,还充当起了免费的中外文化交流大使,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的京剧艺术。

美国**的《时代》杂志,曾经是这样评价梅兰芳的:

“梅兰芳的表演和服装展示,真是精美优雅,可爱绝伦。美妙得就像中国古老的花瓶,或是刺绣的帷幔,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美轮美奂的文化碰撞。”

由于梅兰芳不断地创新实践,以及不遗余力的文化推广,使得京剧艺术与世界各国的艺术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受到了外国观众的尊重和热爱。

正当梅兰芳为发展中国的京剧事业不懈努力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起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愤慨。

心怀爱国情怀的梅兰芳当然也不例外,他虽然没有亲自端起枪走上战场,但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支持着抗战。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梅兰芳连夜排练了《抗金兵》《生死恨》等京剧节目,他利用自身特长,以演绎的形式,鼓舞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就在这个时候,苏联方面却发来了邀请函,想要邀请梅兰芳前往苏联进行演出。

在当时,想要乘坐火车前往苏联,就必须要经过被日本关东军控制下的“伪满洲国”

对比,梅兰芳向苏联方面明确表示说:“宁可取消前往苏联演出的行程,也绝对不会从日本侵略者侵占的中国土地上路过!

看到梅兰芳的态度如此坚决,苏联方面只好改变了交通路线,首先派出轮船将他接到苏联控制下的海参崴,然后从海参崴转乘直达莫斯科的火车。

原定的计划是,梅兰芳只在苏联演出八场,后来又增加到了十五场。包括**学者高尔基在内的各界知名人士,都来到现场观看演出。

梅兰芳饰演《贵妃醉酒》

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上海很快沦陷。

此时的梅兰芳身在上海避难,他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因而断绝了经济收入来源,一家人的生活变得窘困起来。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出去卖掉,以此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

看到梅兰芳一家人的穷困生活,大家奉劝他说:“为了家庭生计,你还是去为日本人演出几场吧!

没想到,梅兰芳听完非常生气,厉声呵斥说:“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从此之后,梅兰芳不再登台演出,甚至都很少露面,每天在家里练习绘画,还创作了大量飞鸟、游鱼、虫虾等题材的水墨画。

在此期间,日军不断派人邀请梅兰芳上台演出,但都遭到拒绝。

为了彻底断绝日军的念头,梅兰芳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蓄须明志”,开始留起了胡须。

不仅如此,梅兰芳还给自己注射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导致自己发烧将近40度,以此来拒绝日军的邀请。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梅兰芳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这样说到:

“我当时只感到形势越来越严重,需要想个办法对付日军。有一天早晨,我正对着镜子刮脸,突发奇想,如果我能够长出像泰戈尔那样一大把胡子就好了。于是,我连续三天没有刮脸,胡子长得还真快,不久就留起来了。虽然没有成为飘洒胸前的美髯公,没想到这还真成了我拒绝演出的一张王牌。”

眼见拉拢不动梅兰芳,日军气急败坏,干脆直接将他逮捕起来。

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梅兰芳依然不动声色,一位军官愤怒地骂道:“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

听罢,梅兰芳果断地回复说:“在台下,我可是一个铁骨铮铮的中国男人!

日军拿梅兰芳没有办法,只好将他释放,并冻结了他在银行的全部存款。在妻子福芝芳的建议之下,梅兰芳一家人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生计。

梅兰芳与妻子福芝芳

抗战结束,梅兰芳重新登台演出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意味着抗日战争正式结束,梅兰芳的一家老小无比兴奋,全部都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当中。

这一天,梅兰芳却不见了……

就在大家四处寻找梅兰芳的时候,他手持一把折扇回到家里,还用扇子遮住了脸,对大家说:“你们瞧,我给你们变个戏法儿!

随着折扇缓缓移开,大家惊喜地发现,梅兰芳脸上的胡须不见了,重新恢复了以前白净俊朗的面容。

梅兰芳是在向世人宣告,罢演了八年的时间,从这一刻起正式重出江湖。

梅兰芳

这一年的10月10日,梅兰芳在上海美琪大戏院登台演出昆曲《游园惊梦》,此时的他已经51岁了,观众们都为他的再次登台而热血沸腾。

梅兰芳对于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无限的憧憬和遐想,但这一切都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被迫中断。他在后来回忆说:“对于一个演戏的人,尤其像我这样一个年龄的,八年的空白,在生命史上是一宗怎样大的损失,这种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梅兰芳也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与众多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人士一起参加开国大典。

梅兰芳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心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坚信,新时代的到来,一定会让戏曲工作者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

梅兰芳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梅兰芳继续致力于京剧艺术的发展,不仅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还远远超出了原本的预期。

1951年,梅兰芳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一家人也从上海重新迁回北京定居,住在了护国寺街9号的一户四合院里。

受到这样的优厚待遇,让梅兰芳始料未及,他感慨万分地说道:

“我在旧社会里是没有地位的,今天能够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讨论国家大事,又做了中央机构的领导人,这是在我们戏曲界空前未有的事情,也是我的祖先们和我自己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1955年4月,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梅派”创始人梅兰芳、“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涯50年纪念活动,还专门拍摄了一部戏曲片《梅兰芳舞台艺术》。

第二年,此时的中国和日本还没有进入邦交正常化,为了贯彻我国的总方针,在民间取得良好的外交效果,周总理要求梅兰芳前往日本演出。

然而,梅兰芳却不愿意再踏入日本

原来,对于日军曾经侵略中国、残害中国人民的行为,梅兰芳恨之入骨,心中一直存有阴影。

了解到这个情况,周总理亲自出面做工作,他对梅兰芳说:“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是有着根本区别的。你这次去日本演出,一定会引起轰动,让日本人民也看看中国的文化。只有你去最合适,这样才能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民间往来。

经过周总理的耐心开导,梅兰芳终于答应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不仅是单纯的赴日本演出,还肩负着两国文化外交的使命。

1956年5月26日,已经62岁的梅兰芳率领近百余人的京剧团队,出发前往日本演出。这是32年之后,他的第三次访日之旅,而这一次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刚一抵达日本,梅兰芳率领的京剧团队就受到了热情接待,日本国会议员更是打破先例,在议会大厦宴请了他们。

5月30日,梅兰芳在日本开始了首场演出,演出的剧目是《贵妃醉酒》,场内的观众一片沸腾,掌声连绵不断。

梅兰芳的这次访问日本之旅,取得了圆满成功,对于促进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邦交正常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代京剧大师因病去世

1959年,就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举国欢庆,梅兰芳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排演出了大型京剧节目《穆桂英挂帅》。

这个节目是根据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改编而来的,讲述了穆桂英征战西夏入侵之敌的故事,演绎了杨家将一门忠烈,保卫边关,英勇抗敌的事迹。

在剧中,梅兰芳根据人物剧情的需要,巧妙运用京剧旦角的表演技艺,成功塑造了穆桂英这一京剧艺术角色。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永远离开了他最心爱的京剧舞台。

郭沫若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以此来祭奠梅兰芳,其中这样写道:

“中关村科学院的礼堂实在太小了,但是有你在台上演出,使那小小的礼堂,成为无限大的宇宙,在那儿真正充满了光辉,充满了愉乐,充满了肃静,充满了自豪,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美好。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这是冲破原子核的回旋加速器,使人们发生着责任感的连锁反应。是的,是永远,穆桂英永远活在舞台上,梅兰芳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在五十多年的舞台演绎生涯中,梅兰芳对于京剧旦角的唱腔、舞蹈、音乐和化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梅派”艺术风格。

梅兰芳的一生,都致力于传统京剧艺术的发展。有人说,他是美的创造者;也有人说,他就是美的化身。

总而言之,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艺术风格,一度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豫剧皇后常香玉,28岁向国家捐飞机,童年险成童养媳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