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湖南日报
工尺谱是连接今古的桥梁
文 | 陈志刚
编辑 | 陈志刚
2001年,昆曲被列为**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3年,长沙昆曲研习社成立;而我是在2015年才知道,世界上还有美如昆曲的音乐存在。从小喜爱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乃至家乡的辰河高腔等诸多戏曲,在2014年之前却对“百戏之祖”昆曲一无所知。憾矣!不过想到明钟惺云:
相见甚有奇缘,似恨其晚。然使前十年相见,恐识力各有未坚透处,心目不能如是之相发也。朋友相见,极是难事,鄙意又以为不患不相见,患相见之无益耳,有益矣,岂犹恨其晚哉!
钟先生说的是朋友之谊,但于我与昆曲,又何尝不如是?遂有此流水账文,纪念我与昆曲的相遇,与长沙昆曲研习社的相遇,刚刚好。
壹
初进曲社
与昆曲相遇,还得感谢曹雪芹公。一次读《红楼梦》,至“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回,突然很好奇,林妹妹在梨香院外听的这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怎么就具有这么强的魔力,让她先是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继而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于是百度一番,正好找到龚隐雷老师唱的【皂罗袍】,一时惊为天上曲,从此每天耳不离此。听之久之,不免哼之唱之。一日唱后,一友狂笑,你这粗喉哑嗓,只合唱大江东去,何以唱此女儿曲。我虽不恼,却感知音难觅。
幸得网络相助,知太平老街之江西会馆有一昆曲社活动。遂于2015年9月23日夜访老街,正值社团排节目,参加本周五在湖南图书馆的演出。古色古香中,竹笛、琵琶、三弦、二胡,与昆腔相交融,**次现场欣赏昆曲,感觉特好。排练者男女老少都有,都不是专业演员,全凭着对昆曲的挚爱聚到一起来的。跟一位谢湘林老师聊了一会儿,才知道社团叫长沙昆曲研习社,社长是年近80岁的缪礼治老先生,很热心,立马给我一本昆曲谱,并手指着唱词,给我教了一段。真的很有意思,本来素昧平生的人,现在竟然一点隔阂也无,很自然地聊着,很自然地给他们拍照,又一次让我见识了昆曲的魔力。
回来时搭谢老师的顺风车。谢老师是南大中文系80年代的高材生,自云当年为凑学分选修了昆曲,从此与昆曲结下不解之缘。三十年不改初心,着实难得。一路上,他侃侃而谈,给我介绍了南昆北昆之别,《牡丹亭》表演得**的是张继青……除昆曲之外,还聊了京剧,黄梅戏,等等。明朝张岱曾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我们都有此昆曲之癖,心有钟情,也算以心相交,应能成其久远。此时,我就想着,这个昆曲社,可以经常来坐坐。我跟谢老师说,9月25日晚曲社在湖南图书馆的演出,我过来给你们拍照吧。
2015年9月**次进曲社,在江西会馆拍曲
贰
**次参加活动——司职摄影
2015年9月25日晚,正是乙未年八月十三,湖南图书馆坪前,“月圆花好 乐享中秋”百姓课堂演出在此进行。时近中秋,天空竟无月,舞台灯光映照下,毛毛细雨飘摇而下,像是有生命一般,如飘雪,如飞絮,在光晕中起舞,像是为即将到来的演出营造气氛。
演出还没有开始,大厅里已经咿咿呀呀地响起了琴韵箫声,那是长沙昆曲研习社老师们在做最后的排练。表演《牡丹亭·惊梦》一折的李莹波和黄子沐老师,正在房间里抓紧化妆。等他俩化完妆一出现在大厅,就惊艳四座,几位摄友不停地要摆出pose,几位观众请求合影留念。参加合唱的谢老师就地取材,折了一只嫩绿的铁树枝,递给李老师扮演的柳梦梅,李老师三两下折掉几片叶子,权当做柳枝了。
这次演出,长沙昆曲研习社贡献了两个节目。**个是李、黄二位老师合演的《牡丹亭·惊梦》。黄老师身着旦装,身姿曼妙,娇柔妩媚,一曲《山坡羊》,如黄莺出谷,声情并茂地表现了杜丽娘“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的春闺幽梦。此时,李老师扮演的柳梦梅指拈铁树枝踱着方步上台。谢老师感慨道,古人真是厉害,凭一枝柳树枝就可以“泡美眉”。余暗笑,今人更厉害,拈着铁树枝冒充柳条也能“钓妹子”。最后一个节目是昆曲社合唱。社员们列队在灯光下,伴着琴韵箫声浅吟低唱。唱罢,许多观众们迟迟不肯走,竞相拉着“杜丽娘”和“柳梦梅”频频合影,不但有老人,还有孩子,皆缘于心中那缕爱昆之情。
包括李黄二位老师在内,昆曲社社员们都是业余爱好者,社长缪礼治老先生就读南京大学时就热爱昆曲,在长沙,他先后亲手创立了两个昆曲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但凡曲社活动时来了一两位新面孔,他都要热情地宣传昆曲,拉新人“入伙”。饰演杜丽娘的黄子沐老师是医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昆曲,兴趣深,功夫自然下得深,两三年就能登台演出折子戏。之前浏览过李莹波老师的网络空间,竟是书画、篆刻达人,看来也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其时我就欲引为楷模,而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李莹波老师是“诗、书、画、印、曲”五项全能。
当晚身兼摄影摄像两职,虽觉手忙脚乱,所拍照片视频经整理上传社团QQ空间后,得到社员盛赞。我知昆曲也晚,自认学曲无天赋,遂告社员们,想当昆曲社的“御用摄影师”,希望能尽我之力记录下长沙昆曲研习社的成长点滴。
“月圆花好 乐享中秋”活动合影(摄影:陈志刚)
叁
从唱旦角到唱小生
昆曲和曲社,就这样进入我的生活,我也成了一只“昆虫”。就像挚友,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我知道,这一生,都离不开了。然而在那时,对昆曲这位朋友,我并不很了解,甚至有点偏见。比如说,我只喜欢听昆曲的旦角唱腔,也试着去听过小生唱腔,总觉得小生的假声唱法(后来才知这叫小嗓)怪怪的。有几回搭谢湘林老师顺风车时,跟他聊过这个话题,他极力鼓动我说,小生唱腔也很好听的,你多听听,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玉簪记》,你去看看。我去听了,也去看了,也很喜欢两出青春版的经典戏,但还是更喜欢昆曲旦角唱腔,那段时间,我反复在网上搜索张继青、华文漪、龚隐雷、单雯等老师的【皂罗袍】【步步娇】【懒画眉】【朝元歌】等曲牌,下载至手机上,反复比较着欣赏,直到2016年4月9日这一天。
在这天之前,曲社通知我们说,将邀请湖南省昆剧团**小生演员王福文老师来我社教唱《牡丹亭·拾画》。那天下午2:30,20多位曲友齐聚老天心区文化馆,**次近距离地听小生唱腔,王老师的唱,清亮纯正,柔中带刚——一下子推翻了我之前对小生唱腔的偏见,一下子让我迷上了唱小生。王老师教唱得法,其后曲社每周的拍曲,都是在缪老的带领下,就着工尺谱,复习他教的【颜子乐】,同时,我在网上搜集更多的小生唱腔,反复地听、唱,遂渐有心得。
然后就猝不及防地被缪老抽查学唱效果了。2016年8月13日上午9时,长沙昆曲研习社照例在湖南图书馆拍曲,拍了三支曲子——《牡丹亭·拾画》【颜子乐】、《长生殿·惊变》【粉蝶儿】【泣颜回】。我连续三周因故未能参与,这天才终于成行,【颜子乐】尚可放开一唱,【粉蝶儿】【泣颜回】从未学过,也未细听,只能当一回南郭先生了。
几番学唱后,因要准备中秋雅集节目,缪老说要人人“过关”,点名要我独唱——虽说在家自学了几支曲子,也自我感觉良好地录下来发到朋友圈,可在曲友这些准行家面前,还从未独唱过,真心有点发怵。曲友再三鼓励,也为了检验自己,遂择《牡丹亭·惊梦》【山桃红】一曲吟唱起来。没想到,在如此氛围,如此气场下,比平日更放得开——在家时不敢高声,怕惊扰家人,学曲都是在卫生间洗澡时进行,堪称洗澡间票友——一曲唱罢,曲友大赞,缪老赞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胡静如老师赞曲社又出了位小生,湘林老师赞我音域极广,巾生、冠生、老生都适合……嗯,我很满意,心想,今天可是使出了洪荒之力了,希望这力别很快用完了。
与唐玲丽合作折子戏:《玉簪记·琴挑》
肆
学会昆曲工尺谱
那天拍曲后,缪老赠我一本工尺谱版《曲苑缀英》,记得当时乍看,惊为“天书”,但我知缪老深意——学昆曲,当然要懂工尺。其实不但是学昆,工尺是连接今古的桥梁,习之于增强自身传统文化功底一定大有裨益,自当努力精进。彼时,我正在潜心书法,一个**的念头就是,这本书既可用来学曲,又可习书,可谓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缪老说学昆曲就要以工尺为谱,但我看着这满眼的“上尺工凡”,以及旁边的点点圈圈杠杠,不禁畏难起来。但是这种畏难情绪抵不过对昆曲的热爱,我从这本书的“凡例”开始学起,边听边读边悟,书里每介绍一种腔格,我就去听举例的唱词,反复听,反复琢磨,橄榄腔是一种什么感觉?落腮腔又是一种什么样子?特别幸运的是,处在这个网络时代,可以有很多资源帮助你学习。果然,因这本曲谱,我不但学会了就着古老的工尺谱唱曲,也可以试着教曲友工尺谱了,还喜欢上了创作工尺谱书法作品,嘴上、手上功夫都得到了锻炼。
写昆曲工尺谱折扇《桃花扇 访翠》【锦缠道】
伍
**次上台合唱和独唱
**次上台,是2016年5月7日在都正街剧院滥竽充数地参加了合唱《牡丹亭·拾画》【颜子乐】。那天,长沙昆曲研习社举行了盛大的换届庆典,缪老因为年纪大了,也看到了曲社新生力量崛起,欣慰地卸下社长之职,交予李莹波老师。当天让我印象较深的是,时誉湖南**昆曲小生、梅花奖得主张富光先生和时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何立伟先生莅临现场,还有与缪老携手建社的陈燕双、张湘民老师以及文菊林等来自湖南省昆剧团所在地郴州的多名演员、曲友参加了庆典演出。陈燕双老师和胡静如老师表演了一段《玉簪记·琴挑》【朝元歌】,那时只是觉得好听好看,没有料到两位老师在此后对我的勉励之大。
这段时间,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中秋雅集上的独唱,通过微信结识了宜兴昆曲研习社的逸山兄,向他请教唱法。有一晚欣赏了宜兴社的中秋雅集,果然清新雅致,古色古香,一桌一椅,一几一香炉,一人一谱而已,却尽得古文士风流。逸山兄大名高峰,一脸佛相,曲唱得好,人也热情,用微信语音一句一句纠正我所唱《牡丹亭·惊梦》【山桃红】之不到处。接下来的9月11日,曲社在湖南省文化馆举办“迎中秋昆曲雅集”,我以给曲会摄影摄像为主业,顺便一个人坐唱了这支曲,至今尤记“是那处曾相见”唱错了一个腔,幸好让笛声给盖过去了——处子秀没有唱砸了。这天,还随手拉来了一位老乡、摄影爱好者邓必伟老师,此后为曲会活动拍美照的任务就都交给他了。
2016年,我大学毕业20周年,那年国庆后,我参加了毕业二十周年聚会。而在此之前,我惊喜得知,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同学田博士,也喜欢昆曲,并且还经常给北京的曲社司笛,于是两人策划在聚会上来一次人声竹声的合作,唱一曲《牡丹亭·惊梦》【山桃红】。自从喜欢上昆曲,特别是会唱几首后,突然有较强的表演欲望,也想把昆曲这个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介绍给身边的人——希望每个听我介绍的人都能跟我一样欣赏昆曲的美。那次聚会的演唱一时惊艳,依稀记得有老师点评说,没有想到,同学中竟有人会唱昆曲,这正是中文系学生应该干的事之一。
陆
宜兴以曲会友
2016年9月,在我的“学昆编年史”中,还有一件大事值得回忆——我千里迢迢去见了宜兴昆曲研习社的高峰社长!在返程高铁上,一口气写了如下文字:
来宜兴,缘起于昆曲,缘起于宜兴昆曲研习社逸山社长的盛情相邀。
下午两点多到的,按逸山兄指示,直奔公交区。一路上,快速扫描了一下这个从前美名“阳羡”的城市。有点遗憾。印象中,宜兴,是紫砂之都、书画艺术之都,一代大师徐悲鸿、吴冠中,皆为宜兴人。所以,在踏上这片土地之前,我以为,配得上这些的市容,应该是如吴冠中笔下那些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然而不是,映入我眼帘的,跟我在中国大部分县级城市所见雷同,九十年代的造城运动,拆旧城,建新城,现在幡然醒悟,拆掉的不仅仅是几块老砖,拆掉的还有古城积淀的文化、氤氲的精神,又开始做仿古建筑,可这些新砖新瓦,仅得其形而已。
择逸山兄家附近一宾馆,安顿好行李,沐浴——见逸山兄如此雅士,唯洗去一身风尘方可。在其家中,见过逸山兄、尔雅、钱老师、小汤各位曲友。虽都是**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因为都是昆虫。不遮己丑,赠逸山兄手抄《牡丹亭·游园》工尺谱一幅,请其指正。当下相谈甚欢,钱老师吹笛,尔雅老师清唱一曲《牡丹亭·寻梦》【懒画眉】,声音如春莺出谷,还自带“音箱”,又与逸山兄合一曲《牡丹亭·惊梦》【山桃红】,昆韵十足。之前多蒙逸山兄逐句逐字指点,我在本社中秋雅集时方能唱下这段【山桃红】。钱老师昆笛娴熟,却被告之去年刚学,不禁佩服之至,又云其擅古琴,敬仰之心益增。我以为,世界上能与自然合一的少数乐器,竹笛可居其一。但既能与自然合一又能与人声合一的乐器,就只有竹笛了。昆曲清唱时,一人唱,一人吹,昆笛的多变奏法与昆曲的水磨腔,皆嘤咛婉转,两相缠绕,令人分不清到底是肉声还是竹声。
宜兴曲友客气,邀我小酌。席间,昆曲依然是主要话题。逸山社长于昆曲用心颇深,用功颇巨,信手拈来,侃侃而谈,甚至于湘昆亦用心做过研究。说到昆曲境遇,令我心忧之,说到昆曲当下及未来责任与任务,又令我心顿起担当之意。征求对我社意见建议,逸山社长亦坦然告我。
(与昆曲无关,此处省略800字)
中午,逸山兄同诸社友又请我吃宜兴本帮菜。尔雅昨晚就说喜白酒,于是小酌一杯。席间我不时讨教,逸山兄与诸曲友不吝赐教,使我受益匪浅。一晚餐一中餐,竟颇合我口味,还尝到了太湖的银鱼、螺丝,算是慰劳了在杭州被太酸太甜的西湖醋鱼折磨几日的馋嘴。
酒毕,曲友带我来至周王庙中。这个周王就是晋史和《世说新语》都提到的“除三害”的周处——晋代一位改过自新的励志典型。庙中有唐至清碑刻100多块,有李白撰文、李阳冰书并刻的《贞义女碑》,还有几十幅《净云枝帖》碑刻,有陆机撰文、王羲之书《平西将军周府君碑》,惜年代久远,棰拓者众,此庙在文革时又做谷仓使用,致使碑上文字漫漶难识,憾矣哉。不觉来至院中一阁,阁周围绿树掩映,古雅幽静,此为晚娱居,乃宜兴昆曲研习社拍曲场所,地方文管部门批准使用。晚娱居此名取于明正德年间,逸山兄介绍说,这是明朝一帮归于乡里的官员安享晚年的高级会所,想当年这些退休老干部,安坐此阁,一定是喝着贡茶,听着昆曲,如今,五百年过去,逸山兄等众曲友亦在此承传昆曲,艺术的魅力连接古人与今人。
在宜兴昆曲研习社拍曲
柒
创建曲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除了学唱昆曲、习书工尺谱,也曾发过宏愿,精读《红楼梦》,寻找《红楼梦》与昆曲的连接点,付诸文字,于2017年过大年期间,一边读《红楼梦》,一边写下了《红楼梦中的惠明下书》《贾宝玉唱了一出“男祭”》《她们演戏,更是演自己》等7篇小文章,又觉无媒介可传播,遂于2017年2月1日注册了“读《红》撷昆”微信公众号,欲一一刊于此号,将此主题坚持下去。这几篇论《红楼梦》与昆曲的小文,幸得筱琼姐姐推荐,连载于《边城晚报》副刊。忆那日怀化公干,于雨中登门拜访筱琼姐姐,为之吟唱《牡丹亭·惊梦》【山桃红】、《玉簪记·琴挑》【懒画眉】,姐为之击节赞叹,余亦心悦于又收“昆虫”一枚耳。
霑湿脂砚情难了,梦倚红楼曲未终。可惜因耽于俗务,难以静心读书,《红楼梦》仍归书架,“读《红》撷昆”也难以为继。当年8月,经向社委建议获同意,将微信公众号改名为“长沙昆曲研习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曲社传播交流平台,陆续将曲社重大活动撰图文刊于此。此后亦向社委建议,在曲友中物色文笔佳、有责任心者为官微文章撰稿。幸而发现了曲友唐玲丽,此后曲社大部分活动宣传文章,皆出自她手,缪老称其为曲社“女史”,亦获全体曲友公认。我则更多地承担了摄影摄像、制作海报H5、担纲主持人等曲会相关事务。
与黄海志曲友主持2022年元旦同期曲会(摄影:邓必伟)
刚哥制作的部分同期曲会海报
捌
转益多师
学戏曲,讲究的是面传心授。可惜由于客观诸多因素,我没有这个条件,更多的还是向“录”老师学习。好在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名师唱腔资源丰富,于是陆续搜集了俞玖林、周雪峰、钱振荣、岳美缇、石小梅、汪世瑜、蔡正仁、俞振飞等名角唱腔,一时间,手机内存告急,没办法,只得把之前下载的很多喜欢的歌曲全部删除,只留昆曲唱段,每天上下班路上边听边哼唱,把自己浸泡在昆腔雅韵里,一支曲子,往往要两三个月才勉强学会。
但学昆曲,只向“录”老师学肯定是不行的,好在有曲社每周的例行拍曲,我就将平常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在拍曲时向缪老等曲友请教,颇为受益。而此时,我又发现了一条学曲的捷径,互联网的存在,让戏曲千百年来“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发展了新的渠道——**演员裘彩萍老师、钱振荣老师在网上都开办了昆曲公益课堂,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这次学习,**的收获就是在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中,我完全攻克了之前视为“天书”的工尺谱,此后对谱学唱几无压力。
2017年1月,我代表长沙昆曲研习社参加潇湘昆曲社的新年曲会,清唱了一曲【山桃红】,有幸结识了湖南省昆剧团原团长、梅花奖得主张富光老师。缪老跟张团长介绍我说,他刚入曲社一年多,但是学习认真,胆子大,敢唱,敢表演,进步很快。张老师问我怎么对昆曲有兴趣,跟谁学的唱,我告之,因为《红楼梦》与昆曲结缘,从网上下载了唱段学的。张老师说,你声音条件好,但是还不会运用大小嗓(真假声),介于是与不是之间,转换也不到位。
演出共进晚餐,趁还未上菜,我又去向张团长请教,团长又指出更多问题。他说,你把柳梦梅一个风流倜傥的书生唱成了拖板车的,唱成了流氓、土匪,把书卷气都唱没了,把杜丽娘都给吓跑了,你要含着唱——突然回忆起,去年张夫人邓老师在教我们唱【画眉序】的时候,也是这样说,要含着唱——七分说八分唱九分喊十分吼。张团长又说,同时还要加强文化修养,《牡丹亭》里柳梦梅一介书生,文化修养不够,怎么表现出通身的书卷气?张老师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为我此后的学唱指明了方向。
参加潇湘昆曲社2017年新年曲会
陈燕双老师也是我学昆曲路上的重要引导者之一。至今尤记她和胡静如老师好几个月打磨《玉簪记·琴挑》,最终演出大获成功,当时就很是佩服。在曲社拍曲见得多了,陈燕双老师也关注到我,她热情地邀请我跟她所在的另一个社团——芙蓉区昆曲艺术团里张老师合作一段诗词昆唱,该节目在2017年2月坡子街湘江剧院由长沙昆曲研习社、芙蓉区昆曲艺术团、潇湘昆曲社等曲社合作的2017年春季“长沙之韵”折子戏昆曲专场上表演。尤记陈老师为了这次演出,费心费力为我们设计动作,又多次亲自手把手教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地过。这都是在我刚喜欢上昆曲时发生的事,我学习昆曲而能有所小成,陈燕双老师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陈燕双、胡静如老师表演《玉簪记 琴挑》
每过一段时间,曲社会邀请省内外名师现场教学,也会组织就近求学。我所参加的有:2018年2月,曲社邀请了裘彩萍老师在都正街举办了为期七天的寒假专修班,教唱《红梨记·亭会》中【风入松】【桂枝香】两支曲牌。其时天寒地冻,但学员们积极性极高,我因为工作忙只抽空参加了几晚,受益良多,又有遗憾,时步李莹波社长韵和五言一首以纪之:
"
风寒霜重夜,亭会宴群芳。
板正松风入,笛清桂枝香。
腔行盈斗室,字吐透轩窗。
深感裘师意,吴歈忽满湘。
"
参加寒假专修班,向裘彩萍老师学曲(摄影:陈志刚)
2018年5月,受时任武汉昆曲社张姝社长相邀,随缪老等一行9人赴汉口游学,参加知名曲家刘昂老师主授的昆曲短训,刘昂老师系统全面地讲解了昆曲史、字音曲韵、念白基础、用气、大小嗓使用等知识,并教唱《琵琶记·南浦》【谒金门】【尾犯序】等曲牌,澄清了我的一些错误认识,让我收获了一些真知灼见,欣喜之余,又胡诌一首五言:
"
汉水舒长袖,湘云会楚津。
昂师声朗朗,姝女意忱忱。
白就纯阳赋,歌从南浦吟。
醍醐来灌顶,恋此乐传薪。
"
曲社9人赴汉口向刘昂老师学曲
2019年3月,听“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先生论昆曲”讲座,受益匪浅,特别是一句“昆曲不是戏,而是儒家礼乐文明的延续”,让我对昆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二天晚上,李莹波社长邀请张卫东先生到家做客。其间,卫东先生举手投足,宛若老戏骨王学圻在电影《梅兰芳》中扮演的“十三燕”,让人颇受感染,如坐春风。在张先生、李社长的带动下,众曲友行令、作画、唱曲,自然而然做了一回“《红楼梦》中人”,“信可乐也”。遂感张卫东先生来湘传道,口占五言一首:
"
先生涉湖湘,雅叙在昆堂。
小令携春酒,清音绕杏梁。
同皴雪影画,续咏古风觞。
逸兴关不住,月华落满江。
"
张卫东先生在李莹波社长家与曲友拍曲
除此之外,还有高峰、王建、王馨等几位老师莅临曲社指导拍曲,我都颇受教益。
玖
**次“辅导”拍曲
曲社拍曲一般由老曲友带着一起学,这几年,我带了三次。**次是2017年8月的一个周六上午,曲社例行拍曲,**次坐台上“教”唱,紧张倒是没有,只是怕讲得有点点乱。辅导的是《牡丹亭·拾画》【锦缠道】。
说是“教”,其实也就是带着曲友们一起学习罢了。正好前期跟着钱振荣老师网络课堂学的就是这一支,现在就按照老师教的依样画葫芦。先给20余名曲友讲解了柳梦梅唱【锦缠道】的背景,曲词的意思与意境,建议曲友们把这曲【锦缠道】与《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唱的【皂罗袍】对照来看,领会时空交错中彼此相通的淡淡忧伤。之后按照工尺→板眼→腔格→气口→念诵→唱词→上笛的大致顺序开始“教”唱,两个多小时,只“教”了两句,更多是把昆曲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这两句讲给大家听。更重要的,是传达信心给曲友——工尺谱其实并不像它看上去那么难,学进去了还挺有趣的。学昆曲,只要不是想成角儿,无它——多听名家,唱不离口,多了解昆曲知识,足矣。
感谢宜兴昆曲社的高峰社长,为了不致谬种流传,临时抱佛脚,向高社长请教了很多诸如念白、尖团等方面的问题,颇受教益。2018年武汉学曲之后,又是依样画葫芦,将刘昂老师教唱的【尾犯序】“教”给大家。
2022年,因原本教唱的谢湘林社长临时有事,由我代了两次课,领着众曲友学唱《牡丹亭·惊梦》【山桃红】,同样是从工尺谱到字音、从字音到腔格的方法教,应班级群里个别曲友关于引导大家欣赏“好的昆曲”的建议,向大家分享生旦净丑各行当里自己推荐听的曲家和演员。最重要的,是分享了自己学曲、唱曲的心得和经验,总结出的“两个原则”和“三个阶段”:“两个原则”是真心热爱和不断坚持,“三个阶段”是,从刚接触昆曲的纯模仿阶段,到接触曲社、学习工尺谱、找到规范的学曲路径、用曲唱理论指导模仿的阶段,自己也走过“弯路”,并勉励大家一起向完全摆脱模仿、自己根据工尺谱就能唱好清曲的第三阶段努力。这时候的我,已俨然是一位老曲友了,七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辅导”曲友们学习《琵琶记 南浦》【尾犯序】
拾
**次彩唱
对于我来说,很多的**次,都是赶鸭子上架,幸得多位老师、曲友相助,总算没有出丑。2019年,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我所在单位举办文艺汇演,我与黄子沐老师,一个着戏服,一个着长衫,表演了一段非常“别致”(别扭)的、不对称的《牡丹亭·惊梦》【山桃红】,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与黄子沐曲友合作表演《牡丹亭·惊梦》【山桃红
2023年11月和2024年1月,单位举办文艺展演,先后两次表演关公赴《单刀会》,现场唱【新水令】,真正的昆剧表演处子秀。为了这次演出,我四赴郴州湖南省昆剧团,向唐晖老师、刘瑶轩老师请教,又请得两位老师现场指导、化妆。在这里,要真心向两位老师道一声感谢,对于曲友,两位老师真的是不求回报、不辞辛苦、悉心指导。**次完全的粉墨登场,**次现场演加上现场唱,虽然勒得我头痛欲裂,虽然油彩刺激得我双泪直流,虽然剪了个光头沐浴寒风,但这一次难得的艺术经历,台下观众如雷的掌声和叫好声,让我感觉,又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向我敞开了。
表演《单刀会》,扮演关公唱【新水令】
与昆曲之相遇,与长沙昆曲研习社之相遇,不早不晚,刚刚好。如今,建社十周年,曲社里新飞来众多新“昆虫”,多是湖南师大、中南大学的青年学子,不禁欣然——作为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非复只是几位老人在勉力传承,有更多年轻人喜爱她、传唱她,“百戏之祖”于今600年的高龄,再次焕发了青春,优雅的柳梦梅、杜丽娘,豪迈的关羽、林冲,搞笑的娄阿鼠、张文远,从书里、从舞台走出来,走入平常百姓中间。忽忆起,同学曾哂笑我口味重——混迹于大爷大妈之间,其时,虽未有自我难为情之态,却有为昆曲遗憾之感——如今,此憾可休矣!
小轩窗内,昆韵袅亭;
乌木栏外,燠阳正好。
上一篇: 口述史助力昆曲艺术传承发展
下一篇: 粤戏越精彩!七大剧种44名戏曲演员竞选“十佳花旦”“十佳小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