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腔是中国戏曲的鼻祖?其优势特点在哪里?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关注


“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吼起来。台下观众心欢畅,不怕戏台棚要翻。”秦腔,又称乱弹,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几经演变, 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甘肃秦腔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 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板路有二六板、慢板、尖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



彩腔,俗称二音,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其中的拖腔必须归入“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也是与其他的剧种有明显区别的地方。彩腔分慢板腔、二倒板腔、代板腔和垫板腔等四类。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四生、六旦、二净、一丑),统称为“十三头网子”。一般戏班,都要按行当以 “四梁四柱”为骨干的三路角色制。头路角色包括头道须生、正旦、花脸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须生、二花脸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挂头牌演出,其他即为配角。



秦腔表演技艺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优美,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 程式严谨,技巧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 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



秦腔的伴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所用的乐器有板胡、玄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武场有暴鼓、干鼓、 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秦腔中最主要的乐器当然是板胡,其发音尖细清脆,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的特色。



秦腔脸谱,作为秦腔戏曲艺术的固有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一套完整体系,讲究庄重、大方、干净、生动和美观。颜色以三原色为主,间色为副,平涂为主,烘托为辅,所以极少用过渡色。在显示人物性格上,表现为红忠、黑直、白奸、黄神的特点,格调主要表现为线条粗犷、笔调豪放、着色鲜明、对比强烈、浓眉大眼、图案壮丽、寓意明朗、性格突出、格调“火暴”,和音乐、表演的风格一致。



精彩的内容还需要您的点赞关注和转发,后续会带来更多好的内容!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余粮才的《入胧问俗-甘肃民俗文化漫谈》,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甘肃地区特有的一些文化习俗,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余粮才,甘肃省张家川县人,文学博士,副教授。



现为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甘肃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天水师范学院教师,甘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多项。





上一篇(寻味中华 | 戏曲)秦腔:“中国最古老摇滚乐”“吼”出新声

下一篇探秘陕西秦腔唱法:**特色的中华传统艺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