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戏曾是穷人的生活保障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

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这首耳熟能详的凤阳花鼓戏是很多人小时候就听过的,凤阳花鼓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凤阳三花。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一两个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历史上艺人多用这种方式出门卖艺谋生的手段,凤阳花鼓就是这样传遍大江南北的。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诗文描述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场面。直到清中期后,舞蹈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最后就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

凤阳花鼓有凤阳"一绝"之美称,并入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的背后有这么个故事。

出生在安徽凤阳县的张传英老人,在她17岁时就开始学习凤阳花鼓戏,提起往事,老人家长叹一声:“从18岁开始,我们代表大庙镇参加全县文艺汇演,哪一年不是一等奖?那个时候,听戏的百姓能排成长龙。”到最后,会唱凤阳花鼓戏的人,却只剩下了她一个,那个时候濒临失传。

有一年,在凤阳县**届花鼓文化旅游节时,专门邀请张传英和一些民间艺人,参加花鼓节闭幕式的演出,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在第二届凤阳花鼓节,有人再次邀请张传英参加演出,她拒绝了,因为年纪大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关节炎使她站着不舒服。

但是她说:“这么好的花鼓戏,可不能让它没了啊!”

有人回答。“很难,但是我们一定要做!”

看着花鼓戏的现状,最后乡里决定开启凤阳花鼓戏培训班。

历史悠久的凤阳花鼓,在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作为一种乞讨艺术存在,是凤阳穷苦劳动人民的谋生手段,救活了很多穷苦人的生命,所以这种“救命之艺”不能失传。

凤阳花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几百年来,陪伴着凤阳人民成长,是在苦难的历史中艰难走过来的,其中坎坷沉浮。

现在,改革开放使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富强。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的保留,需要好好保护这些传统艺术,对于一直流传的民间艺术的保护以及传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戏曲·凤阳花鼓戏|被誉为凤阳三花

下一篇四川曲剧有哪些特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