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落子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上党落子,山西省潞城黎城地方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上党落子是流传于山西东南部上党地区的地方剧种,清代道光年间形成于浊漳河西岸黎(城)潞(城)交界地带,它主要流行于晋东南各县。上党落子在吸收了上党梆子、蒲剧、晋剧、河北梆子等多种剧种艺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粗犷豪放、炽热火爆、三根梁”(即生角、大净、旦角)挑戏的独特艺术风格。随着不断改进和创新,上党落子在继承原来炽热奔放等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委婉柔和、悠扬圆润、表演细腻等新的特色。上党落子的音乐属于宫调式,其唱腔由板式和曲牌两大体系构成
2008年6月7日,上党落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山西省潞城市、黎城县申报,遗产编号为Ⅳ-98。
中文名
上党落子
别    名
上党乐子
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非遗级别
***
遗产编号
Ⅳ-98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
山西省潞城区、黎城县







上党落子是流传于山西上党地区的地方剧种之一,清代道光年间形成于浊漳河西岸黎(城)潞(城)交界地带,黎城上党落子亦称“黎城落子”。
潞城区上党落子
据史料记载,清代同治八年(1869)潞城的潞河村创办合意班,演唱落子,其后李家庄村、微子镇、黄牛蹄、小常村等处亦相继成立班社,上党落子演出流布潞城,进而传入相邻的平顺、壶关、长子、屯留等地。除上党地区以外,晋中的左权、榆社,河北的武安、涉县等地也都有上党落子的演出。1955年,这一地方戏曲剧种正式定名为“上党落子”。
黎城县上党落子
上党落子《杨七娘》
上党落子《杨七娘》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河北武安落子艺人将武安落子带到了山西上党地区的黎城一带,当地艺人们在武安落子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该地的民歌小调、上党梆子,以及蒲州梆子的艺术养分,遂形成了上党落子。原名曾叫作“黎城落子”。
清代光绪年间,上党落子为了与上党梆子争取观众,班社开始从河北梆子中学习武戏技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剧目、唱腔、表演等日渐丰富,其演出活动的范围也扩大到了,上党地区以外的很多地方,随之晋南地区也有了兴胜班、平盛班等多个班社。
民国期间,当地相继成立了黎明剧团、壶山剧团、黎北剧团等,为上党落子演出和传承发展提供基础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党落子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当地的剧团开展的基础上,招收其新学员,举办艺术培训班,应邀到山西省各地参加各种编排剧目演出。
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党落子受到沉重打击,一切传统戏、历史剧全部停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上党落子又萌发新的生机,后来用经费为当地剧团新添置管乐、灯光、音响、无线话简等西洋乐器和先进设备,更新了幕布和服装道具及大衣箱,另外还聘请了外地导演指导剧目排练,上党落子又一次焕发出生机。期间的表演还获得各种奖项,为上党落子争取了荣誉。
21世纪初以来,由于现代生文化等冲击,老艺人的陆续离去,上党落子又面临了如何活下去的难题。

文化特征

唱腔特点
上党落子《薛刚反朝》
上党落子《薛刚反朝》
上党落子唱腔的音阶为七声清乐宫调式,旋法中级进使用较少,多为跳进,甚至常用五度以上的大跳,大跳之后的反向进行是上党落子唱腔中的一大特点,整体上呈现出粗犷奔放、激越慷慨的艺术风格。传统用调多为E调或D调。
上党落子唱腔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板式有【流水】【清流水】【霸王鞭】【悲板】【念板】【散板】【哭板】【滚白】【垛板】【老套板】等。
【流水】是上党落子唱腔的基本板式,一板一眼,2/4记谱。上句可以落在“2、3、5、6”各音上,下句落在“1”音上。根据行腔速度,【流水】又被分为【慢流水】【流水】和【紧流水】。腔少字多,结构紧凑,多用于叙事与抒情并重的唱段。
【清流水】是在【流水】的基础上将速度放慢、节奏扩展、旋律加花而成。一板三眼,4/4记谱。叙述性很强,多用于生、旦角的大段唱腔。
【霸王鞭】是从上党梆子吸收而来,上句落“2”或“6”音,下句落于“1”音。一板三眼,4/4记谱。长于表现深沉、向往的感情。
【悲板】是依附于【流水】的“紧打慢唱”唱腔,多表现悲愤的情绪。
【念板】是似念似唱、以念为主的一种板式,唱词灵活、叙述性较强。有板无眼,1/4记谱。
【散板】是将【流水】的曲调在速度上做自由处理,分为【慢散板】【散板】和【紧散板】。上句多落在“6、2”两音上,下句落在“1“音上。
【哭板】是专用于剧中人物悲伤哭泣时的板式,无板无眼的散板结构。
【滚白】是【哭板】中的似说似唱一个插段。
【垛板】是从上党梆子吸收而来。根据行腔变化,分为【慢垛板】【垛板】和【紧垛板】。
【老套板】是从河北老调梆子中吸收而来,一板一眼,2/4记谱。旋律多围绕“1、5”两音进行,上句落“1”音,下句落“5”音。
上党落子的曲牌体唱腔有【八板】【赞语】【钉缸调】【戏牡丹】【扑灯蛾】【锁板】等曲牌,艺人们称为“杂腔小调”。
在上党落子的演唱中,十分注重吐字的清晰。为更好的传递感情,演绎戏文做准备,由于上党落子中所有行当在行腔时都是以真声也就是大嗓为主,像是用平时说话那样来唱戏文,所以唱词吐字十分清晰。但受到上党地区和黎城县方言的影响,想做到如同京剧或者民族声乐那样行腔圆润有很大的难度,所以上党落子的行腔还是以字正生硬,音调平直为主,因黎城方言没有后鼻音,所以润腔用的就少,声音缺乏圆润,太过硬朗。 [6] [8]
伴奏乐器
上党落子的文、武场起初非常简单,所用乐器只有板鼓、挎板、大锣、小锣和胡呼(头把)几件。后来渐渐加入了二把、唢呐、笛子、堂鼓、大镲、小镲,及弹拨乐器月琴、琵琶等。头把渐渐被中音板胡替代,二把又被二胡替代。专门用于器乐演奏的丝弦曲牌和唢呐曲牌,有的源于南、北曲,如,【点绛唇】【风人松】【泣颜回】等,有的源于明清俗曲和上党民间音乐,如【傍妆台】【小八板】【赏莲花】【闹五更】【备马牌】等,有的源于上党梆子等梆子戏,如【迎仙客】【一枝花】【普天乐】等。锣鼓经基本上从上党梆子、京剧和民间吹打乐中借鉴而来。
角色行当
上党落子形成初期演的是“三小戏”和“家生戏”,只有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行当。后来经过发展,形成了比较齐全的角色行当,且比其他剧种多一个二套须生,有“七紧、八惯、九消停”之说。随着演出剧目的变化,各行当有了明确的分工,一人兼演两个行当的现象不复出现。

代表剧目

上党落子《程咬金招亲》
上党落子《程咬金招亲》
截至2003年,根据资料统计,上党落子的剧目有400多个,其中传统剧目计有200余个。 [3]
潞城区上党落子代表剧目主要有《两狼山》《搜杜府》《司马庄》《反西唐》《骂殿》《女中孝》《红罗山》《花烛恨》《青山英烈》《廉吏风》《互助组》《新事新办》《参军》《捉特务》《喜鹊登枝》《劳动夫妻》《腾出手来》《游西湖》《劈山救母》《茶瓶计》《秦香莲》《碧玉莲捉猴》《则天女皇》《貂禅》《宝莲灯》《于无声处》《小刀会》等。 [9]
黎城县上党落子代表剧目主要有《司马庄》《密松林》《搜杜策》《血泪仇》《赤叶河》《茶瓶计》《打鸾英》《下边廷》《斩子》《骂殿》《三关排宴》《程婴救孤》《朱元璋斩婿》《两郎山》《白蛇传》《游龟山》《蝴蝶杯》《棘阳关》《高平关》《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上党落子《搜杜府》
上党落子《搜杜府》
上党落子与民俗文化上党宫调、上党皮簧及上党傩戏、上党队戏流行于同一地区,底蕴深厚,具有民俗、宗教、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传承状况
现代生活快节奏的影响和网络文化等冲击,老艺人的陆续离去,剩下的老艺人已悉数作古,众多的后起之秀也风云四散,上党落子的传承后继乏人。
传承人物
李仙宝,男,汉族,1935年生,黎城黎明剧团落子演员,工丑角。2009年6月,李仙宝入选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落子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1977年6月16日,黎明剧团招收了40余名学员,举办了第六期上党落子艺训班。
1995年,黎城县组织黎明剧团名角,在该县宾馆由县电视台对黎明剧团的名段《访昆山》《二进宫》《十五贯》《斩子》进行集中录像。 [7]
2006年,黎城县成立民间剧团——黎城落子剧团。
2011年,黎城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出版了《上党落子音乐》。
2019年11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潞城市红旗落子剧团、黎城县人民文化馆获得“上党落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上党落子《穆桂英挂帅》
上党落子《穆桂英挂帅》
1977年,当地剧团着手排演历史剧《逼上梁山》演出一场门票收入竟达一千多元,创卖票以来最高纪录。
荣誉表彰
1984年4月,黎明剧团等新编现代戏《赵老笨》参加长治市新编现代戏会演并获奖。
1986年,黎明剧团参加长治市戏曲调演,展演剧目《齐王拉马》获一等奖。
1991年,黎明剧团代表长治市赴北京参加“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泰山特曲杯”,地方剧种展演,获一等奖。
2002年11月,黎明剧团参加长治市新编历史剧调演,展演剧目《薛刚反唐》获优秀奖。
2006年,黎城落子剧团参加长治市新编现代戏,展演剧目《酷城》获银奖。





上一篇上党梆子

下一篇河曲二人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